EP38-無法專注怎麼辦? 那就不要專注啊! (下)

EP38-無法專注怎麼辦? 那就不要專注啊! (下)

「我是誰」才是你所需要去專注的問題,如果某一天你可以清楚描述,你會發現自己是很有幸福感的人。

本集大綱快速瀏覽

上集講的都是微觀層面,講的是當下。這集要講宏觀層面,也就是從當下提升到看整個生活。如何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受制於生活。

問:「專注於某件事」是不是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就一直做這事,注意力不耗費在其他地方?

以前也許是,先來回答一個問題,容易分心的人,適合哪一行? 創業家、公關與媒體製作、顧問、新聞工作者。共同特徵「多樣化」

什麼意思呢?這些人的共同性,多樣化是什麼呢?

他們面對的人事物經常是不固定的,甚至是不斷更新的,或者像新聞業是突發性的等等,接觸的面向比較廣泛而不單一。

回到生活面,如果了解現代社會的特徵性,在生活裡去營造「多樣化」,才是順應這時代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譬如「未生」只會下圍旗,其他什麼都不會,所以抗衝擊性非常差。導致生活裡「只有」這種事物,單獨看是好的,如果生活只有它,一直「專注」在它上面,那其實非常危險。

你一切情緒感受,都只由它給你的構成。當順利,會產生正面感受;不順利,會感到沮喪、失落、煩惱、困擾。

所以說關鍵在於這種反饋和影響是因為只有單一因素的,沒有別的,就像風險集中。

就像把資金都投入中鋼(2002) ,漲好跌慘,長期來看特別操心。那就會導致你的快樂和失望之間的落差可能會非常大。

所以生活永遠不要寄託在單一樣事物上,一定要創造「多樣化」,分散風險和影響。

像我們創業者來說,每天花費12個小時在事業上,也需要有愛好,讓自己釋放和消遣,讓大腦偶爾放鬆。

不順利的時候,可以從其他事物中尋求支撐;順利,也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反應,形成過大落差。這才是一種更能持久、更穩定的生活狀態。

也就是長久的幸福感。

那在這種多樣化的宏觀之下,「專注」體現在哪裡呢?

在日常生活中決定一件事的本質是什麼?其實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捨棄了什麼。怎麼說呢?

它體現的是對「多樣化」的取捨,當多樣化的事物之間發生衝突,你會把什麼放在第一位呢?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注」。

EX:公司裡有一場會議,定在周四,需要我旁聽。那我會重新安排時間,或者讓他們自己開、給我看報告就好,因為我在準備下週podcast主題。這才是「專注於準備」。

而不是說:我要去準備,你們都別打擾我。

這好深喔~能不能再解釋更明白一點,不是選擇,是捨棄才能專注?

有的人的事業會一下做這個,一下那也好棒,什麼都想嘗試,很多時間分散掉心力,但其實什麼都做不好,沒有太大成就。

事業多元發展其實不叫多樣化,而是很多心力被不同的事情佔據,更高的來看其實代表不清楚自己的核心目標,長遠規劃,變的無頭蒼蠅。

當你清楚「我要什麼」時,即使手上有許多事情,你還是能夠冷靜地主導什麼要什麼不要時,這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專注。

最後提幾點小建議,希望能對你有啟發。

1. 避免分心:當你需要「專注」時,不妨試一試把自己隔絕開來,留一個可以安靜思考的空間。所以創業者、管理者,在公司裡為團隊設立一個這種獨立空間,是能增進團隊的效能的。

2. 掌控思維:許多人並不理解「出神」Mind wandering的作用,只是被動讓它發生。其實他可以控制的:引導自己想一些愉快的事物,編制想像未來圖景;可以嘗試冥想,體會那種「讓思緒飄蕩,從旁靜靜觀察」的感受;

如果有問題想不出解答,不妨放下它,過一陣子再來看;養成習慣,每天抽出時間,放下手機,放下手頭的事情,散散步,讓自己放空,學會掌控「出神」Mind wandering

3. 停下來:很多時候,停下來,等一等,重新回頭看看,想一想過去和未來,或許是一種更有效的做法。

關鍵在於,屏蔽外界的信息,讓思維可以不受干擾地、自由遊蕩。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熟悉的事物。也許,你會有全新的發現。

4. 改變看法:不要過分追求「專注」。不要去強迫它。試著觀察你的注意力,覺察到它的轉移、聚焦、切換,讓它自然地走神,再自然地拉回來,習慣這種工作模式。

不要過分追求長時間、完全投入的沉浸狀態,這不現實。更可行的做法,就是上集所說的方式。前行的道路很多時候不是直線,而是由一個個微小的階梯所組成的。

5. 以我為主:從生活中去營造多樣化,從多樣化中獲取幸福感、成就感和力量。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希望成為怎樣的人。

「我是誰」才是你所需要去專注的問題,如果某一天你可以清楚描述,你會發現自己是很有幸福感的人。

小虎: XXX 結尾 @Tony:我們每週三晚上七點發佈音頻,如果認同也喜歡我們的內容,就分享給你關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