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24-我的人生,理性多一點還是感性多一點好?

story24-我的人生,理性多一點還是感性多一點好?

本集重點:「今天純聊天,回答一位新朋友的問題,你講的東西,覺得你懂得很多道理,聽起來你都知道該如何處理,感覺你是很理性的人,那你平常是不是真的都有做到你講的?」

本集大綱:

。沒有大綱^^

Hi~本集的文字版會放在好好聽你說的官網,裡面有所有 podcast 內容,還有職場生涯及自我探索的相關實用文章,還有推薦書籍,歡迎大家一起用聽筆記的方式學習心理學,成為更好的自己,在google搜尋「好好聽你說」,就可以找到我們的官網。

有一位新認識的朋友問我

「你的podcast我有聽,你講的東西,覺得你懂得很多道理,聽起來你都知道該如何處理,感覺你是很理性的人,那你平常是不是真的都有做到你講的?」

回答他前,我進行了2秒的思考~他問的很直接,我想說我又不是什麼很紅的youtuber啊專家什麼的,問我這個問題我有點驚訝,當然我知道他應該不是在酸我,我就當他只是對我很好奇,想知道我是不是平常是這麼理性的人,還是說podcast是一個人設,其實就是問說節目中的是真的你嗎?你分享這麼多,如果你都做到,那你應該是個很理性的人,如果你都只是講講,那會不會你其實私底下啊~並沒有印象中這麼理性。

我還蠻開心的是他有聽我的podcast,不過答案想當然是不可能完全落實在生活中啊,不然心理師就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心理師了對吧。

那也就像你評論一道菜,講的怎麼做怎麼煮,但真正的刀工火侯的掌控,那只有大廚才是厲害,可是又不是只有廚師才能做菜,我媽媽做的菜也很好吃啊,蠻多人也會在家自己做啊,做菜需要食譜需要會的人,譬如說在愛料理的APP分享每一道菜是怎麼做的,然後你就嘗試自己做,我覺得好好聽你說就有點像是這樣,就像筆記一樣,把一些我吸收後消化的內容編成聲音版文字版。

如果你是個不想看寫的太淺,或那種心靈雞湯農場文的人,或者也不想花時間看專業的學術內容,因為那感覺好像自己要考心理師一樣,可是你又想要有一點深,比較多一些思維來幫助挖掘自己,來對日常生活中的自己有更多的啟發,那好好聽你說就很適合你,我們的定位就是在這邊,我偶爾會丟問題,也沒有絕對的解答,有那也是我自己的,至於你的就要自己去找,找到了別人拿不走,那你的心就會更穩。

我們提供的內容,有一點專業性不會太淺,也有蠻多我的想法,主要也是針對日常生活中的部份給你一些思維的激盪,比較不會像一些專家教練告訴你這件事這樣想這樣做就對了,我不會這樣子,我會跟你講為什麼,甚至有的還有練習。

從小雞心理學到好好跟你過生活,每個星期一集,以前還沒做podcast的時候,比較沒有感覺到這些學習後的內化吸收程度到底到哪邊,直到開始做了podcast後,我覺得自己更看的見自己,看的見此時此刻正在經歷情緒啊想法等等的,的確是有比較不一樣,心境上變的比較從容,很多事也比較會放手去嘗試,那你問我說分享的這些道理知識有沒有做到,基本上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不過硬要回答的話,我覺得至少一半有,至於怎麼評估的這也只是心中的一個衡量,沒有什麼數據能佐證的,另外的一半可以說是“懂”但並非真正的“懂”。 

怎麼說呢,這種“懂”,還是停留於理性認知的層面上。我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可以分析得頭頭是道。比如:要學會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請求,因為他沒有先提出交換條件,照顧到你的感受與體現你的價值,那麼你就有拒絕的權利。 

和別人分享這個看法的時候,我是真的明白這件事。不過事實上,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某些人來請求我幫助,即使我忙的要死,又沒有給我任何好處,我心中還是會,你不要拒絕他呀,他現在很需要人幫忙,他好像很無助。

真實的生活中,有些事有些人我還是做不到那麼理性的。我一樣會被自己的感受所影響,也是會擔心會焦慮。 道理我都明白,但我沒有辦法在所有的事上,都像一個純粹的理性人一樣做出行動,直到今天,我偶爾還是會犯錯。 

雖然我已經改變蠻多的。但本質上的同理心和共情,是改不掉的,但是它一定要改嗎?也未必,人有時候獨特的點,就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你覺得呢?是不是這樣?

那麼為什麼明明很清楚那些道理,有些時候我們還是沒能做到呢?

其實原因在於,人類是一種理性上的知道,但抵不過感性的衝擊的生物種族

什麼意思呢?我們在讀書以及與他人交流的時候,把問題分析得頭頭是道,能夠看透事物背後的規律,知道該怎麼做。 但這都是理性的知道,而在事情真實發生,需要你去直面問題的時候,你所碰觸的,是具體的場景、具體的人、具體的細節。


真實生活中,那些認知、那些理論,在當下此時此刻,不如你的情緒與感受來的有影響力。


這也不是說理性認知變的不重要了,理性的層面,是平常在做心理建設用的。要是這些基礎建設不夠強壯,感性的東西譬如情緒,欲望進來的那一刻,很容易會像洪水一樣,把一切都淹沒掉。

誇張一點的就是打架鬧事上社會版新聞,或者比較一般的例子就有點像是你花錢看一部電影,結果發現它很爛,想要走掉,但另一個聲音會說:「都花錢了,不看太浪費。」在理性上,你知道買電影票的錢和時間都已經花了浪費了,如果還繼續看下去,反而浪費更多時間。你明明知道,可是感性上很難對抗「買都買了,就把它看完嘛。」的這種想法,然後看完了,再覺得真的這部電影很爛,早知道就不要浪費時間,然後在那邊後悔。

這就是經濟學一個叫「沉沒成本」的概念,意思是「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一般商業理論會跟你講,在決策的時候不要被“沉沒成本”影響,以免陷入更大的損失。在看到這個理論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但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很難做到。

所以,我覺得是這個樣子的,就是每個人都一樣,通過各種學習/閱讀雖然能提升心智,你的認知水準會提高。但是,那都還是停留於理性上的知道,它們還沒有真的進入你的真實生活,你的經驗是零。

這個朋友問我的問題,其實也讓我想到生活中,有許多事情、許多矛盾、許多情感、許多選擇,讓我們必須以某種態度妥善的面對。而這個態度,經常被簡單的分割成兩種 – 一個是用感性直覺來解決,一個還是以理性思維來處理。以至於,很多人會認為理性和感性是對立的存在。

我們可以想一下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是不是一個純理性的人?一定不是嘛,其實很多時候感性是大於理性的,理性是用來服務感性的。

為什麼這樣說?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這種說法,理性是用來服務感性的。其實這個來源是從以前哲學大思想家,柏拉圖和亞裡斯多德時代後,西方文學也一直把理性當作感性的對立面看待,並推崇理性,貶低感性,一直到盧梭,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盧梭,是第一位公開反對理性的學家,他在《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中提出,理性並非人類天性。之後像大衛休謨佛洛伊德都偏向於認同感性,而非理性。

休謨更是在他的著作《人性論》中寫說:「理性是感性的奴隸,除了服務和服從感性之外,再也不能有任何其他的作用。」他認為理性本身是不存在的,純理性不足以產生任何行動和意志作用。一切理性推理都不過是一種感覺。不但在文學藝術中,就是在哲學和科學中,我們也得遵循我們的愛好和情趣。

你們對於這樣的論點有什麼想法呢?你覺得理性跟感性的關係是什麼?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好~那我自己是比較偏向休謨的觀點,不過我認為是理性服務感性。一切的「需要」與「想要」,任何「理性」行為,都是由「感性」驅動,這種觀點,除了跟我個人的思維偏好以外,它還跟我的宗教信仰是不謀而合的,因為基督教的教義就是愛神,其次愛人如己,愛是感性的對吧,但不要亂愛^^! 亂愛就不行喔~所以就必須要用理性來協助。

對吧?所以其實,這個不難理解。仔細想想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所做的任何事情,你總會找到讓你做出決定的感性因素存在。我們所謂的理性行為,也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些感性需求或者說是欲望好了,欲望就是感性。

理性和情感我會形容它更像是一個光譜,情感中包含著理性思考,理性中也體現出感性情緒。理性它是一個「工具」,用來更好的滿足感性需求。理性也具有兩面性,使用不當也容易被說是冷血或者機器人來看待。所以我覺得能在每件事上準確把握理性的參與程度,將理性運用的收放自如,才是最高境界,那這個也是在努力中。

在需要感性的時候,你會放膽的去釋放自己激情和情感,體驗那種心境變化感受的內在跟平常很不一樣的經歷;在需要理性的時候,你會控制自己身心的衝動,然後平衡自己的情緒。畢竟現在這個的時代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和衝突比較多的時代,所以你想要在社會上好好活著就沒辦法讓你過份的感性;可是同樣的過份追求理性,生活也會錯過很多激情的部份,精神世界也比較匱乏。

我們學心理學,是要瞭解自己瞭解他人跟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可是學習與思考,是可以讓你在理性上得到成長,卻無法在感性上提供充足的歷練。所以光學習/閱讀完把它們想明白道理當然在內心的探索與療癒成份是有的,但是光這樣還是不夠的。一定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中有機會去體驗過,試試看自己在一些情緒和感受的感性情境中,能不能堅持理性思考,做出正確的決斷,嘗試並取得經驗,犯錯並除錯,才是真正感受到心理學的好。

最後~我想來說一下對於理性與感性,有一個普遍的誤解是「男人比較理性,女人比較感性」。

其實這個是錯的,真正的是男女對待感性和理性並沒有太大區別,只是男人和女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心理學家Daniel Gilbert在《快樂為什麼不幸福?》這本書中提出:受習慣影響,男性更容易回憶起自己「男性化」的情緒和行為,如勇敢,冒險等;而女性則更容易回憶女性化的,愛心,同情心。

從幾個研究中反而是,女人其實比男人更加理性。女人的執行力,不受干擾的做事情的專注力,抗拒誘惑的能力,很多時候比男人都要強。你看沉迷于賭博、遊戲、酒店、性交易的都幾乎是男人,還有整天說自己的夢想、過去很自豪的經驗、還有一些要面子的樣子等等… 這些很個人主觀的東西是不是都是男人居多?

所以不要以偏概全的以為當工程師的是男人比較多就說比較理性,其實沒有這回事,研究就已經證實了。

人本質上是感情動物。你印象最深刻的那些事,你感觸最多的那些事,你最常說的那些故事,其實都是感性的結果。感性是會給予生活精彩和激情;而理性是會輔助感性能更堅持的完成那些你想做的事,不至於歪掉。

最後我回答這位朋友「我算是一個用理性看待感性和理性的人,至於那些我分享的內容,有的做的到,有的做不到,也還有不想做的,不過至少做重要決定時,我會要我的理性出來看一下會不會做後悔的決定,重點是我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如何做決定的。

那麼你也是跟我一樣的答案嗎?好的,今天我們就到這邊。

結尾:

最後來講一講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心理學?

因為我真的覺得它幫助我,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來瞭解自己,並且能夠對別人更有同理心。而且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中不會隨波逐流,反而能夠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活的更好。

心理學涉及很多個人內心,生活及工作上的層面,它涵蓋很廣,也很專業,正因為專業性高,所以一般人並不容易學習,所以我才有用聲音當做學習筆記的概念,創辦了好好聽你說這個PODCAST節目,當然這節目並不是要教會你什麼,而是陪你看到你是怎樣的自己,希望大家透過每一集的主題,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正在聽的你,一定也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

希望你會喜歡我們的節目,如果你對今天這集有什麼感想及回饋,或者認同我們節目的理念,我會非常歡迎你留下你的評價,因為你的支援是我做節目的動力。

同時我也想跟你說,你可以把任何一集分享給你最在意的人,或者你覺得很需要的朋友,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機會幫助到你的親朋好友生活過的更好。

你現在收聽的是好好聽你說,每週三晚上七點更新一集,我們下週再見!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