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6 從消逝重新看待人生,跟你說個故事,讓我們重新看待苦難

S2-6 從消逝重新看待人生,跟你說個故事,讓我們重新看待苦難

本集重點: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人一出生便向著死亡而去,活著的每一天,不論悲喜,都無法改變結局,理解與接受這點,就較能坦然接受人生歷程的一切,把它們視為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必要存在。

本集大綱:

。人一出生就走向死亡

。從消逝看待人生

。向一個人的消逝致敬  

。一種活法叫向死而生

。死亡與苦難,感謝苦難,還是感謝自己?

。重點整理

與人相處的秘訣就是先好好的聽,再好好的說,啟動你的覺察力,看見自己的行為與思考,成為更好的自己,與人有好的連結。

感謝你的收聽,開始之前,如果你還沒在apple podcast或spotify五星評價或留言,請記得先去滑一下,還有就是方便的話也請你用一杯下午茶的金額小小的贊助我,我很需要你們的肯定喔,每一集內容提及的相關資訊都在官網文字版,連結我有放在資訊區,接下來正式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

上週日我上一個課,這課蠻好玩,是大家一起討論,自己是怎麼看待生命,課堂老師很會帶,他就問我們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在墓銘誌上要寫什麼?」,墓銘誌就是死者生平事蹟的簡介,簡單紀錄這個人的生平或理念。

那我們上課的20幾到40幾歲都有,有的說「從來沒想過」,有的人說「幹嘛問這個問題」~好像有點排斥,有的人說「希望已經沒有遺憾」,「做過幫助人的事」,還有一個說「我要寫我這輩子對我老婆很忠心,只愛我老婆」,其他人我們聽到就笑粗來,說「唉呀怎麼沒想到要說這個,太油啊~賣假仙了」,我自己說「我希望認識我的人都能記住我跟他之間的一件事情,任何事,甚至只說過一句話…不管好的壞的都可以」。

後來老師就繼續講「不知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剛剛沒有人講自己賺了多少錢,房子啊車子什麼的一些身外之物有多少,我到了這個年紀,參加過不少告別式,我聽到的都在介紹去世的人也是一樣,很少會談到他有豪宅,跑車或是怎麼樣的。不知道你們有參加過的喪禮是不是也是這樣,介紹死者的都是著重在他與別人之間的關係、他做過的服務、他做人怎麼樣,他的為人處世經驗。

對耶,好像真的是這樣,當然他的意思不是說世俗的東西不需要,而是說一個人死掉後被人說出來的永遠不是那些東西。

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剛剛有說自己墓銘誌要寫什麼的人,這些是你們想做到的,想讓人記住的事,那再請問你,現在當下做出什麼選擇,去達成你剛所說的是不是就很重要? 這個過程,你生活的歷程,是不是就有某種程度上的意義?

好像蠻有道理的喔,這個其實就有點像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的「向死而生」,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然後進一步給予它意義,使我們的生命生意盎然。

馬丁·海德格(德語: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國哲學家,在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神學 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你有沒有覺得很多事確實是這樣喔,人一旦到一個絕境一個無路可退的地步,往往就兩種,一種就盡力了但還是失敗,或者直接放棄,真的game over完蛋了,另一個就是谷底翻身,很多人生故事都是這樣,當然啦機率上我是不知道哪一個比較多,機率就不是重點。

可是這不是叫大家自己逼自己到一個無路可退的地步,把自己逼死,不是這樣,而是我們遇到一些很大關卡的時候,那個看待絕境的心態是積極或消極會是決定性的關鍵。

而且你知道嗎?死跟亡其實是不同的意思喔!

死是一個過程,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過程,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都是走向死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指的是一個人物理生理上真正的消亡,是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也就是死亡是一個過程與結束加起來的意思。

有的人就會悲觀說既然必死,幹嘛要出生?有的人說,出生是為了體驗人生,這就有宗教情懷的傾向,這樣不同的人看待一些特別難的,不喜歡遇到不想要遇到的事情就會在感受與行動上完全不同,原因在於一件事它的發生大多是中性的,沒有好壞,而是我們對它的想法對它的感受,而產生了不同的詮釋,差別在這裡,悲觀與樂觀的人注定在同樣死亡的過程,活的不一樣,因為他們的意念決定了他們做出什麼不同的選擇,所以造就人獨一無二,因為路線不同。

今天一開始一直講到死亡,大概是最多的一集,我不想講的太嚴肅,大家會聽不下去,這也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接下來想分享一個我曾經聽過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葬禮司儀主持人,他主持過幾百場的,其中幾個印象深刻的經驗,我自己聽了覺得很好,有啟發性。

尤其是當我們遇到困難熬不過去的時候,特別苦想哭的時候,當然遇到事情有時候實際就是要解決,解決當然有解決辦法,但是解決也是需要心理支持的,所以我今天想講一些著重在感受的部份,而不是怎麼做,感受的部份講個故事,看能不能給你有什麼啟發。

從消逝重新看待人生,故事的開始

袁姐是一個電視台記者,你知道跑新聞的都是隨時待命,這種高壓的生活做久了很容易心力憔悴,除非是真的非常熱愛,不然沒有人要做記者的。

有一年,她組裡的一個戰友因為過勞猝死,長官就委託袁姐製作一個為他悼念的影片。因為是戰友嘛,袁姐一邊很悲傷一邊還是耐著性子整理了她同事職業生涯裡的一些重要的報導記錄,製作得很用心,想用這種方式為兄弟做一個完美ending。

袁姐也為影片配了自己的口白,製作完就先給同事的家人看,他們看了很感動,希望能夠將口白拿到追悼會上去講,因為這樣,袁姐就變成君成了追悼會的主持人。

在追悼會上,袁姐就讀著自己寫的悼辭「他總是在每一條新聞播出後,還要看事件是否有繼續跟進的可能,是否在每個細節還有缺陷。他說,這既是一種職業要求,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成功有時就是一種為難自己。

或許,直到離去,他還是沒有實現他想要的成功。可是,在他活著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這種堅持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儘管他來不及問自己是否令自己滿意,可是,我們可以替他回答,他來過,而且很優秀……

袁姐唸著唸著,彷彿聽到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從觀看別人的生命中,看到自己,她有一種震撼的感覺。追悼會結束後,老戰友的爸爸緊緊地握住袁姐的手說:「謝謝你,你比我們更懂他。

那天回到家裡,袁姐沒有像平常一樣埋頭工作,而是特別燒一桌菜,等老公下班和孩子回家。

吃晚餐的時候,袁姐沒有跟家人講追悼會的事情,她只是好好跟家人吃一頓,一直到睡覺的時候,她都在思考發生的一切,然後重新的審視了自己,她還有時間,她還有健康,她還能怎麼好好的為自己選擇,還有善待每一個重要的人。

袁姐說「自己像靈魂開竅了,明白了一輩子沒多長,下輩子不一定能遇上,人跟人之間能在一起的時光這麼短暫,趁還來得及,一定要不留遺憾的去愛。

向一個人的消逝致敬  

後來,袁姐好像非常適合走主持葬禮這條路,不是說「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越來越多人找她幫忙企劃追悼會。有一次一位富豪的妻子找上她,希望她能給她老公主持葬禮,她先生死的很倉促,憂鬱症自殺,51歲。

富豪的太太給袁姐看了大量她老公生前寫的日記,袁姐看了又震撼了一次。

賺多少錢對這個有錢人來說只剩數字的意義,他的使命是管理龐大的數字還有數百員工的命運。很多事已經跟他原本的初衷無關了,跟他個人喜好和利益沒有多少關係,他本來可以選擇停下來,賣掉或收到,但他沒有。甚至說袁姐看了他的文筆,還覺得如果他退下來去當作家,一定會非常優秀,但可惜的是他沒有。他還是過著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一邊處理集團內部的鬥爭,一邊應付各方面的壓力,但他內心的感受非常孤獨,也沒人可以講。

很多人到這個層級都是這樣的,有名氣有錢有關係,不能隨便跟人講內心話,因為一句話可以呼風喚雨,能左右很多事情,所以憋出病的不少。

袁姐讀著這個富豪的生前日記,覺得對這個人很敬佩,也感嘆……她有靈感,覺得想做點什麼來改變還活著的人,所以她做了一件事。

在追悼會上,袁姐公佈了富豪一天的開銷,你猜多少?

200塊,我是不知道一個中產家庭小孩子一天的花費有沒有比這個還多,但一個富豪你可能會說都是公司出啊,需要用他什麼錢,不過啦即使是這樣,每個人狀況不同,這個富豪他拼命賺錢,卻享受不到金錢帶來的愉悅。

因為在日記中有寫到,他的快樂竟然來自於一次汽車在路上拋錨,他讓司機原地等拖車,自己一個人步行到公司。他驚訝的發現,原來路邊有那麼多好像有趣的店,他還看到了路邊一整排的黃金風鈴木,就是黃色花瓣很茂盛的那種樹,像台南啊嘉義很多,以前坐車都沒抬頭看過。

黃花風鈴木華麗爆發,全台12處金黃隧道大公開

他說:「如果沒記錯的話,我最後一次見它應該是在大學畢旅那一年。

在座的人很震驚,袁姐繼續說:「他不是在車上,就是在會議室。自從承擔起百人的企業之後,他最美好的就不像賺得第一桶金的激動,也不是公司熱鬧的慶功宴,而是那個獨自步行的午後,那一路驚奇的發現。我想,最後的時光裡,他一定為自己鋪設了一條芬芳的小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他應該是笑著走過通往天堂的小路……所以,讓我們一起向他致敬。」 

那是袁姐第一次在追悼會上聽到全體人員用掌聲致敬死者的。

到現在她還是偶爾會起這個富豪,特別在她忙到天昏地暗的時候,她會告訴自己,慢一點,再慢一點,不用拿著鞭子逼自己,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在還來得及的時候。 

 一種活法叫向死而生  

袁姐最深刻的一次,是替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中校長做追悼會主持。老校長享年85歲,風趣幽默,生前愛熱鬧,他們家永遠有客人,大家都覺得這老校長不甘寂寞。

老校長的太太在商量追悼會儀式的時後,沒有任何的要求,只是講了老校長生前很細節的部份,像是每次夜裡十一點送走朋友的時後,老校長經常說的話:「不知道,這個家還能熱鬧多久!

在了解的過程中,袁姐知道老校長其實已經有癌症一陣子了,身體有很沉重的負擔。可是他還是會積極治療,因為他希望他的家還多能熱鬧一段時間就多熱鬧一段時間,所以他總是笑著,幽默的也開心看到來家的人可以笑嘻嘻的跟他告別。

所以袁姐靈機一動,殯儀館一定不是一個老校長想要告別的地方。他那麼喜歡熱鬧,喜歡分一些人生智慧給那些還在趕路的人,最後的告別他一定希望用熱鬧的方式來舉行的。

所以袁姐提案,在老校長的家裡開一個PARTY,讓每一位來送行的人都能講一件與老校長有關的、最有趣的事,讓大家笑著給老校長送行,讓老先生笑著上路。這個想法令老校長的太太很感動,她對袁姐說:「妳應該算我老伴交到的最後一個知己,雖然你們沒見過面,但我替他謝你。

這個追悼會很成功,但沒有想到超出預期的成功,來參加的人有一百多位,每個人都應要求穿禮服來,像是參加金馬獎金鐘獎一樣,追悼會沒有哀樂,大家雖然有哭,哭是因為每個人講的與老校長的趣事笑哭的,感動哭的。

有一個鄰居說:「我住在校長家的樓上,我兒子剛開始在學鋼琴,但是後來不知為什麼變的每天不罵他就不練琴,叫他練琴好像要他的命一樣。有一天,校長來敲門,給我兒子帶來禮物。他說的話我跟我兒子永遠記得。

他對我兒子說:「我每天在你樓下,免費聽你彈琴,這點禮物算是謝禮,謝謝你讓我每天都可以聽到那麼優美的琴聲。

後來,兒子居然時間到自己會去練琴,他變得很努力,這是我兒子通過鋼琴十級的證書」他還帶著證書來秀給大家看,很可愛。

另一個是校長很多年的朋友,他站起來說,有一天他是臨時去拜訪校長家的,那時校長才剛洗完澡出來,他看到他還沒吹的頭髮,濕濕又稀疏的,還有手臂上因為化療粗黑的血管,朋友從沒看過他這個樣子,當下忍不住哭了出來。

朋友接著說:「這校長還真不是一般人,他居然笑著說讓你見識一下化妝的魅力」。

老校長就笑嘻嘻的跑進臥室化妝,化完走出來生龍活虎的跟他談天說地,好像沒事一樣的。

校長還對他說:「我天天都在做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事,我覺得挺快樂的,你要替我保密啊。

一百多人的PARTY,大家一直在笑著回憶,那個時候雖然有的人並不互相認識,卻也因為對老校長的感情而連結在一起,在這種感動但是不悲傷的氛圍裡,一起分享著老校長跟每個人的故事,這種感覺我自己聽到似乎也多少能感同身受一點。

很少有人能把葬禮主持人這種職業當成愛好吧,一開始袁姐也只是一個幫忙,兩年後袁姐已經主持了將近百場的追悼會了,她說,特別有感,這兩年像是在翻閱這將近百人的生命故事,就像體驗了百味人生。

現在的袁姐很感謝這個身份帶給她的一切,每一場葬禮都濃縮了一個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每一個故事對於來說都是另一個人生命的養分。

袁姐很幸運自己有這樣特別的機會,能從已逝者的角度重新看向自己的生命,她覺得自己更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了。

感謝苦難,還是感謝自己?

生活中不會常常有面對死亡的機會,更多的是遇到困難,遇到卡關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難熬很痛苦,有人說「苦難是財富」,這話我覺得是雞湯,我覺得要思考的是,苦難真的是成長所必須的嗎?那麼為了成長所以我就應該要自討苦吃嗎?

成長有很多條路徑,你讀書、看見的世界、對自己的反思都可能帶來成長。

為什麼大家都愛說的一句話叫「跳脫舒適圈」,這不就是自討苦吃嗎?

如果可以順風順水的成長,為什麼不要呢?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正常生物,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物種,有的人吃了很多沒用的苦,虛渡光陰,然後還說,這種經歷是為了磨練,但其實可能更多的是想合理化自己受到的苦難,才能緩解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那種無助感。

很多人講跳出舒適圈,去挑戰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然後可以「進入更廣闊的天地」,這種英雄式的理論,我不完全同意,這是逆著規律的。

我又要講規律了,萬事萬物有規律存在管著,真的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我們在自己的舒適圈一樣可以努力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做精,然後延伸,延伸的定義是不背離做喜歡願意主動去做的事為主,而不是說去做完全不擅長,會讓自己不斷挫折的事,這樣我們的人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非要跳出舒適圈,才叫做成長?這種思維與道路並沒有絕對性及唯一性。

所以我最喜歡的概念反而是「擴大舒適圈」,大家可以帶著樂趣,輕鬆的去發現更多自己擅長的事情,去擴大自己的「心理舒適圈」,舒適圈擴大,是不是就是因為可以讓你感到快樂的事變的更多,那你的個人幸福感也就越容易觸及的到。

另一個從心理學角度來看,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中文是兒童期負面經驗、或者翻成童年逆境經驗、童年不良經驗都可以,這個研究發現人類小時候「吃太多苦」會影響身心發育,小時候物理上、生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吃苦」,都會對孩子今後人格的發展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多的經歷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疾病。

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_FB_插畫╱詹喬棻

這邊大家可以看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介紹及更好的引導做法,還有大家留言參考。

所以如果你有小孩的話,要注意不要故意給孩子吃苦,譬如說對他的各種表現很嚴厲很要求,或者為了培養小孩子不要亂花錢買東西就說自己家窮,過度節儉,不然就是自己工作忙,忽略對孩子的關愛,還把它說成是為了要培養孩子獨立。

在負面環境成長的小孩,他會因為長期感受負面的譬如說威脅、恐懼的高度壓力狀態,會影響腦部杏仁核沒有辦法好好判斷外界訊息是否真的具有威脅性,一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會有身心過度警覺的「深井效應」存在。

深井效應」是在說,心靈創傷是人類生病的一口深井,它是一種成長痛,連結「童年逆境經驗」與「容易生病」這兩端的橋樑是「惡性壓力反應」,當孩子面對強烈、頻繁或長期的負面經驗,又沒有大人支持時,身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很多現在的身心狀態是小時候負面環境所造成的問題。

所以不要故意給小孩子吃沒有意義的苦,所謂的吃苦,只是因為在做違背心意的事。當你是自願「吃苦」的時候,就成為努力,努力去獲得,努力去遵守,然後獲得的就會珍惜,這才是對的。

很多人把吃苦跟努力畫上等號,但是吃苦和努力本質上是天差地別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苦難其實不是成長所必須的,但是如果你因苦難而成長了,要記得感謝你自己,而不是感謝有苦難。

重點整理

講到最後…今天講的比較發散,純粹就是分享一些關於看待死亡,看待苦難困難的不同角度。這些屬於哲學領域。

什麼是人生最大的問題?對於現在許多人來說根本沒空想,或覺得沒必要,所以你問他,他可能覺得買房,工作,存款這些很實際的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哲學好像離我太遠,誰會有事沒事,會想要了解「什麼是人」、「我為什麼存在」這類問題?

但是越來越多人在這個時代,很需要了解這些問題,我之前有說過整個社會環境正在走向往內發展,人類正在昇華往更高層次去發展。

所以你在某一天,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定會有一個時刻,或有一件事,讓你對一些理所當然的觀念產生動搖與懷疑,好像生活突然出現一道「裂縫深溝」,你看到了黑嘛嘛的,好像藏著不可靠和不確定。

尤其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就是成功學,而且時間零碎,生活更緊湊,學生進補習班拼命,盼進好學校,畢業一定要找好工作,開始工作了,要有好績效,在行業中要更有知名度才有競爭力,要存錢,要投資,談戀愛要好對象,要結婚了一調要有房子,生孩子,等等等等。

你會不會有那麼一刻覺得,好像永遠在追著明天跑,這些目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那麼我們自己到底是什麼?難道是為了達到這些目標的工具嗎?我們為這些目標而活嗎?

可能你已經遇過這個坎,可能還沒,不過遲早,哲學其實與我們的人生再緊密不過,基本上我們以人的形態活著就是一種哲學了。

不過對於人生中的這些大問題,沒有人能給出標準答案,這些問題本身也是沒有答案的。

可是這個時代,更多人點擊的是那種直接給你答案及方法的短視頻教學,因為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總是會讓人感到有些不舒服、不自在。

但是事實原來就是這樣,人是不同的個體,外在世界也是不確定的。別人政治正確的答案,也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

撇開宗教信仰的話,人生的這條路確實是通向死亡的,死亡是人生的一個終點,人生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

這好像很絕望,可是啊,前面我有說,看待絕境的心態是積極或消極會是決定性的關鍵。

因為絕望並不代表著我們要把死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而是要更好的去生活。這個生命的過程就是在死亡的觀照下,一步步的進行選擇和行動的過程,並在這當中獲得價值,找到意義感。

賈伯斯就這樣的做的,他不是演講過嗎?

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來過,好像明天就要死了,這太牛逼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他這樣,而且這麼逼自己幹嘛?我們又不是管理幾千億公司的人。

那麼普通如你我,要怎樣才能更好的去生呢?

那就是我們願意充分、深刻的去認識自己,有這樣的高度意願,並給自己實踐探索的機會。

就這樣?也許你會覺得講了一大堆就這樣?

當然就這樣啊,我這裡又不是什麼外星人頻道,不會講什麼奇怪的東西。

因為事實上,越簡單越有力量,越簡單越快樂。道家說的大道至簡,簡單是高級的複雜,只有自己才是最瞭解自己可以走到哪裡的人。

好的,感謝你的收聽,大家可以想一想,觀察一下是不是這樣,歡迎留下你對這集的想法。

聽完請記得幫我評價喔,本集完整文字版及補充資訊都在官網,我們今天就到這邊,希望內容對你有啟發,掰掰。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結尾

最後來分享我做這個頻道的理念

因為我真的覺得心理學幫助我,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來瞭解自己,並且能夠對別人更有同理心。而且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中不會隨波逐流,反而能夠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活的更好。

心理學涉及很多個人內心,生活及工作上的層面,它涵蓋很廣也很專業,一般人不容易入門,所以我化輸入為輸出,用聲音當做學習筆記的概念,創辦了好好聽你說,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希望小夥伴們透過每一集的主題,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正在聽的你,一定也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訊,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我需要你留下你真實的評價,你的支援是我做節目的動力,好嗎?

同時我也想跟你說,你可以把很有感覺的一集分享給你最在意的人,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機會讓你周遭的人變的更好。

你現在收聽的是好好聽你說,我們下週三晚上七點,再見!

––––––––––––––––––––––––––––––

Show Me The Way by Vendredi https://soundcloud.com/vendrediduo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bit.ly/2CEYbC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ZcAiMZtYrv8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