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17 學會分析溝通方式,人人都是溝通達人

S2-17 學會分析溝通方式,人人都是溝通達人

本集重點:人際溝通分析學又是一門治標又治本的溝通心理門科,它研究和探索“命運”的問題,並且告訴我們如何改變命運!

本集大綱:

。PAC溝通分析理論

。溝通中的自我心理狀態

。學習三種自我心理狀態的目的

。每個人都只有這三種心理狀態嗎?

。三種狀態在跟人溝通的時候才會出現嗎?

。重點整理

大家是不是或多或少上過溝通技巧、人際關係課,或是領導力課程,不然就是身心靈工作坊呢?是不是上的時候感覺收穫非常大,或者心靈震撼,痛哭流涕,課程結束後回到現實生活,沒幾天,怎麼又打回原形,恢復原來的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所有的溝通學都講:一定要聽懂對方在說什麼、是不是有弦外之音,可是問題我怎麼怎麼聽的出來?

所有的人際交流技巧課都說:你必須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可是到底該怎麼站?

所有的業務技巧教練都說:找到對方的真正需求,才能擊中他的內心,但是你怎麼找?

沒人講,所以回到日常,我們還是沒什麼效果。

我發現以上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在於,人是會變的,問題也是跟著人事時地物變動的,千變萬化,如果你學的是方法,那方法只是表面它是死的,或者有的課程是在講感受,一上課感受超棒,但問你真的學到什麼? 還是抽象的感受,沒學到的是產  生解決方法的知識。

根本上的知識原理才能讓你自己針對人事時地物的變化而自行生出應對的能力,這樣你才會生活的快樂,煩惱的較少。

世界上所有的問題,百分之90來自人與人的關係,關係大多以溝通來產生連結的。

所以我覺得有一個方法可以治標跟治本,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學會分析人是怎麼溝通的,到底他跟我的內心現在在什麼狀態,然後從我們嘴裡講出來的話,其實正在用哪些溝通模式,這樣你就會知道原來,為什麼我跟某個人每次講話每次都是雞同鴨講,對不到頻率,可是跟誰誰誰就不會,甚至什麼不用講就會很有默契。

你只要學會怎麼分析你自己跟你週遭的人是怎麼講話的,然後學會判斷然後再做適當的應對,這樣你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讓你的溝通能力整個大躍進,你才有辦法改變你說話的方式,然後改變你的命運。

那今天內容比較屬於底層知識,需要思考,好像沒有一集不需要思考,市面上那些教技巧的教練課程都是比較表層的,講求效果,用套路”應付“人,沒有不好,但是不同人用同種方法應付,會不知不覺輕視人的獨一無二,你用多了也不會幫助你真正瞭解人心。

另外你遇到老江湖老鳥,你那套他早就會了,那你對他用,可能就被打回原形,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學什麼叫真正的溝通,就一定要先掌握底層知識…

接下來會連續幾集都繞在人際溝通分析學,因為這個實在博大精深,老實說我也只是略懂,如果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教,那想學的就一起來聽討論,最好搭配文字版,特別是如果你外面什麼課都上過了,還是很苦惱溝通的話,那這個溝通分析學,不管是職場、教育,還是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也許能讓你看到希望。

PAC溝通分析理論

人際溝通分析學,全名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它是心理學大師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1957年創立的,創立之後,立即轟動了整個世界,世界500強的企業還有白宮到現在都有專門的專家顧問在教這個,因為領袖講一句話有可能影響股市,甚至動搖國本嘛。

心理學大師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人際溝通分析學TA是一門受到像是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還有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家庭系統排列的創始人海靈格所推薦的實戰學說,為什麼特別講實戰學說,聽到後面你就會明白了。

這個人際溝通分析學的由來就大概講到這邊,有興趣的可以自行google就可以知道了。

接下來,溝通分析到底在分析什麼? 這是我們一開始要知道的。

其實就是在分析當我跟某個人講話的當下,我跟對方的內心正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不管你說是情緒也好,角色也好,角度也好,我們怎麼做一個基礎的分辨,分析就是這個意思。

只要當我們掌握之後,溝通能力就能夠進一步的暢通無阻。

我先用情境來代入會比較快理解,然後再來解釋。

每天九點鐘,業務部會議準時開始,業務部小陳急忙跑進公司打卡的時候,正要打下去,跳到九點零一分。哇~又遲到了,小陳來不及垂頭喪氣,早餐都還沒吃,轉頭看到了行銷部經理Allen,Allen用手指了他一下,笑他「小陳你又遲到了!」,這時小陳邊快步邊苦笑的進入會議室,不過小陳的業務主管Tony正瞪著他,「你又遲到,這個月你要遲到幾次?」小陳急忙說對不起,就趕快入座,這一天才剛開始。

下午,HR主管Joyce把小陳叫去,一進門,Joyce馬上請他坐下說,「小陳,這個月你遲到好幾次囉,今天雖然只差那麼一點可是還是遲到了,是不是有什麼事?你還好嗎?」小陳看Joyce是關心的語氣,就說其實早上在一樓大廳的時候,不小心把別人咖啡撞翻了才擔誤時間。

你看,面對小陳遲到,三個不同主管的表現竟然差那麼多,當然啊你可能覺得人就不一樣啊,個性也不一樣,厲害關係也不一樣啊,當然態度不一樣。

沒錯,那麼我們就用這三個主管他們的態度跟說的話,來看看他們分別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溝通中的自我心理狀態

溝通為什麼叫溝通這兩個字,是因為水溝要通暢不要堵住,人跟人的交流也是一樣,所以順暢其實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事就是,不是想講什麼就講什麼,而是先看清楚對方處於什麼心理狀態,然後再適當的回應。

行銷部主管Allen,小陳遇到的第一個人,他指著小陳笑著說「小陳你又遲到了!

你聽到的直覺會不會覺得Allen好像有點幼稚,對不對?

這像不像我們小學生、中學生,看到同學遲到會特別幸災樂禍,我們會笑他:「哈哈,你又遲到了!等等被老師罰站~。

沒錯,所以這個時候的Allen,就像回到了小時候,像小孩子一樣在笑小陳。我們會說,這時的Allen他的心理狀態是處在“兒童狀態”,兒童是child,通常用英文大寫字母C表示。

接下來,小陳遇到了自己的主管Tony在會議室吼他,「你又遲到,這個月你要遲到幾次?

Tony像不像嚴厲的、強勢的爸爸?就像小孩子犯錯,爸爸或媽媽吼他:你怎麼還不快做作業?你怎麼還在玩?你怎麼又不及格?你怎麼還不睡覺?

Tony主管的語氣、動作、表情就像是一個父母形象的人。這個叫“父母狀態”,父母的英文是parent,用英文大寫字母P表示。

下午,HR主管Joyce找了小陳瞭解遲到的原因,她說「小陳,今天雖然只差那麼一點可是還是遲到了,是不是有什麼事讓你遲到那麼多次?

這時候的Joyce就像是一個“成年人”一樣,就事論事,想瞭解什麼就問什麼。我們稱之為 “成人狀態”,成人的英文是adult,用英文大寫字母A表示。

現在我們就知道,原來三個人三種不同的表現是因為他們分別處在三種不同的心理狀態,Allen處於兒童的心理狀態;Tony是“父母狀態”;Joyce是“成人狀態”。

溝通分析理論又稱PAC理論,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有P、A、C「父母(Parent)」、「成人(Adult)」、「小孩(Child)」三種溝通自我型態,在面對不同的人,不同時間地點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溝通型態。

那我們進一步來瞭解這三種的分別與差異

P(Parent)-父母型的溝通:可以從說話的內容語氣跟態度還有外在行為,看的出來他跟你講話的時候會一付爸爸媽媽的樣子,不過父母也會有溫柔關懷的跟控制權威型的。

關懷型的溝通常常會關心你在日常生活的行為或情緒。譬如你臉色不好,他會來關心你怎麼啦~今天過的好不好? 比較柔性照顧的方式溝通;這個很適合喜歡被照顧的人。

控制型的則比較偏向跟你講,什麼可以什麼不行,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例如有的女生會命令男朋友,今天來接我下班,我買給你的手機殼為什麼不換…..這種就聽的出來比較控制型的溝通方式。這種溝通方式就很適合需要被命令的人

 A(Adult)-成人型的溝通:簡單講就是有什麼說什麼,比較平靜平穩,就事論事,他說的話跟外在表現是一種有組織、理解力的溝通狀態,譬如:講話常常是以「我的想法是…」、「我認為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怎麼怎麼做…」。個性穩定但是有時候相處會很無聊。

C(Children)-小孩型的溝通:又分為自由型和叛逆型小孩。自由型小孩常常會讓別人覺得很開心,因為常常將快樂的情緒表現出來;叛逆型小孩不管你說什麼,則會說反話,唱反調。

跟他們在一起會很開心,但有時候不太能交待事情,會不放心。

這樣大家可以理解PAC三種溝通時的內心狀態了嗎?

進一步說一個人溝通的內心狀態可以看出他小時候大概的原生家庭模樣,為什麼呢?

當小陳跟你溝通的時候,他當下表現的如果是父母狀態的溝通語氣,他當下的樣子就是他不自覺在模仿小時候爸媽的樣子。

如果是比較溫柔呵護的,那小陳小時候爸媽就是這樣教養他的,如果小陳表現的是控制型父母狀態,那他的爸媽八九不離十也是這樣,所以俗話才會說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說法。

以此推論,如果小陳跟你溝通的時候在兒童狀態,他小時候就差不多也是這個模樣。

懂這個要幹嘛呢? 如果你知道這個,有時候認識一個對象,這個對象他成長的環境,還有他的爸媽是怎麼樣子就可以馬上做個推敲參考,你就能知道以後對方家長公婆相處上適不適合你。

我們再來講一個婚姻例子好了。

老婆,我那件藍色襯衫在哪裡啊?

就在衣櫃最右邊啊。

老婆這樣回答是什麼狀態? 是成人狀態,直接回答,解決問題。

如果老婆這樣回答:「你衣櫃就這麼大,自己找啊,我又不是你媽。

她罵了老公一頓,她覺得這什麼問題啊,把我當你媽喔? 都這麼大了還什麼都要問我,不管她當天是心情不好還是怎麼樣,她這樣回答是什麼狀態? 父母狀態。

如果她這樣說:「我在忙啦,你自己找!」然後繼續刷IG,那這是兒童狀態。

以上這樣大家能不能夠比較抓的住對方跟你溝通的時候,依照他的回話來判斷對方是處於什麼心理狀態了嗎? 應該有那麼一點吧。

在職場上同事平行關係,上下關係,朋友關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無時無刻,每個人都是用這三種自我心理狀態在進行溝通,所有的人際溝通場合,都存在這三種自我心理狀態。這個人面對你是父母狀態,面對同事是兒童狀態,面對老婆是成人狀態,可能都不一樣。

溝通看起來複雜,其實它被研究出來目前為止,都是在這三種狀態裡面變化,所以是不是經過認識,溝通好像稍微變簡單一點了呢?

學習三種自我心理狀態的目的

好,那你一定會問,為什麼要瞭解這三種心理狀態呢?

第一個,當我們觀察到正在溝通的對方處於什麼狀態的時候,你就可以根據他的狀態,還有自己的溝通目的,調整自己的狀態(可以說是溝通策略)來跟他溝通,讓溝通能順利進行,能朝你要的方向走,解決問題或得到結果。

舉例來說:業務部主管Tony罵小陳,如果我是小陳,我的目的是讓主管Tony消消氣,這個時候我可以怎麼樣? 我可以利用兒童狀態,表現得順從一點,討好一點說「Tony,對不起我又遲到了,下次一定不遲到」,如果Tony追問今天為什麼遲到,我會再解釋「我剛其實8點40就到了,結果樓下撞倒一個女生的咖啡灑了整個大廳,所以又道歉又賠人家咖啡,花了一點時間。」如此一來可能Tony就氣消了。

如果小陳不會這個,那沒有用對溝通狀態回應,那可能還會火上加油為自己找麻煩。那至於什麼狀態應該對應什麼狀態來回應,這個我們會另一集來講,今天先來了解這三種狀態就好,不然就講太多了。

第二個,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就可以靈活調整溝通方式,甚至還會影響自己的性格。

例如,做個假設,Megan說自己工作的時候,很害怕主管噹,當主管噹的時候,她就像小時候面對老師的批評一樣,什麼都不敢講,什麼都聽不進去,只是莫名的害怕。

但是現在發現,這樣的自己其實心理是兒童狀態,兒童狀態讓她發生事情時會專注在害怕被批評的感受上,這沒有讓她避免工作中的失誤再次發生,阻礙進步。

所以經過覺察,她告訴自己,當再次被主管噹的時候,可以調整成成人狀態,盡量去專注在主管說的內容有什麼道理把它記下來,我可以怎樣避免類似的錯誤,讓自己吸取經驗,而不只是害怕地不敢回應。

剛開始刻意會有點不適應,但是多做幾次後,她發現失誤減少了,而且面對權威的應對方式也更加成熟,不害怕了敢看主管的眼睛,回應也更有建設性。

再舉個不一樣的例子,一個菁英上班族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效率高,節奏快,做事嚴謹,但下班回家後,還是不自覺得像在工作一樣的心理狀態,讓家人覺得壓力大。如果這個人覺察到自己回家後的心理狀態可能是父母狀態或成人狀態,是不是就可以進行刻意的改變,將自己的狀態調整成兒童狀態,就可以跟家人開心的在家輕鬆相處,讓感情加溫。

總之,我們學習這三種心理狀態,目的是説讓自己覺察去看到,對方處於什麼狀態,我們自己什麼狀態,然後去靈活調整,來實現我們的溝通目標,豐富我們的生活。

每個人都只有這三種心理狀態嗎?

那麼每個人都一定只有這三種自我心理狀態嗎?有其他種嗎?

是的,目前為止每一個人都只有這三種,應該說都可以歸納成這三種,沒有其他種。

我分兩個部份來講

第一個是,人際溝通分析學到目前已經有60多年的發展歷程,發展到全世界各個國家,在這60多年中,心理學家和醫生們發現,地球上所有的文化也好種族也好,不管你是原住民,甚至土著或是已開發國家人民,美洲歐洲亞洲…每個人到目前為止都是可以歸納進這三種自我心理狀態,而且也沒有發現第四種。

所以,這個PAC理論的三種心理狀態是一個跨文化的心理現象,不過因為心理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搞不好在以後的發展中,會發現新的自我心理狀態也不一定,科學研究會不斷的翻新。

當然每一個人的心理,都不是簡單的劃分一定是這三種哪一種自我狀態,而是會更豐富、複雜的轉變調動,譬如說當一個人難過的事情不一樣的時候,他可能是兒童狀態的,也可能是成人狀態。

我們拿業務部小陳來舉例說一下好了

如果小陳因為競標一個案子輸了,他很難過很氣餒的下班去買醉,他的樣子就像他唸書時被二一一樣,還有熬夜唸書結果考試不及格一樣的難過,他現在競標輸掉的難過,重複了以前遇到失敗就感到自己一無是處的行為、感受和認知模式,這時候他的自我心理是在兒童狀態。

成人狀態的話呢,例如小陳的阿姨最近因為癌症去世了,他非常難過,但是小陳還是幫家人一起處理喪禮的大大小小事情,這時的難過就是成人狀態的。他難過,但是還是能好好的處理事情,這樣的成人狀態有助於他走出親人離開的創傷。

所以說一個人一定會有這三種心理狀態,只是會更豐富、複雜的轉變調動,需要觀察才知道。

第二個就是說這三種自我心理狀態理論,是以三個最基本的事實為基礎的,是所有人都有的事實。

哪三個呢?

事實一,每一個人都曾經是小孩,所以每一個人都會把自己小時候的狀態帶到成年後的生活中去,都會在成年的生活中重現自己小時候的狀態。

因此我們每個人,無論年齡多大,都某些時刻某些場合呈現兒童狀態。

事實二,每個人都是被父母或父母形象的人養育(隔代教養、監護人也算)。沒有人被生下來之後可以靠自己就活下來的,而且養育他的必須是“人”,如果是其他的動物養育長大,譬如泰山好了,那麼他長大後如果沒遇到人,他基本上也不是一個普世意義上的“人”。

第三個事實,每一個頭腦發育正常的人,都有正確的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潛能,這就是在講我們的成人狀態了。

即使是精神病,精神病人也有成人心理狀態,這就為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療提供了依據。

大部分病人還是具備自己吃飯、大小便自理等等的基本能力。譬如走路看到障礙物,會知道要跨過去或繞過去,而不是撞上去,所以可以看出精神病人也是能夠解決問題的。

所以人際溝通分析學在心理治療佔很重要的地位,目前為止它可以用來治療很嚴重的精神疾病的,譬如精神分裂症,毒癮、酒精成癮和藥物濫用等等問題。

所以說一個人一定會有這三種心理狀態,除了這三個事實之外,這三種自我心理狀態,是可以從外在行為上觀察出來的,這就很重要,因為可以觀察,所以一般人就也可以學著去用。

例如小陳的主管Tony說「你怎麼又遲到?這個月你遲到幾次了!」

這個時候,小陳可以看到主管的肢體動作、說話的語調,他可能非常強勢,手還在那邊指指指,還叉腰,臉超臭……那麼從他的肢體動作、聲音語調就能夠觀察出來,Tony是處於父母狀態。

同樣,當Joyce說「小陳,今天怎麼又遲到啦?最近遲到次數太多了,是不是有什麼事?」我們可以從Joyce不高不低的聲音,跟職場老鳥的那種不是真的笑的笑臉上,看出Joyce處於成人自我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三種自我心理狀態,其實都可以從外部“看”出來的。而正好就是這種「可觀察性」,非常適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大量的運用,不管是親密溝通、親子教育,還是職場都適用。

所以,這PAC三個自我心理狀態理論,它是一門受到像是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還有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家庭系統排列的創始人海靈格所推薦的實戰學說。

三種狀態在跟人溝通的時候才會出現嗎?

我們今天一直講狀態狀態,狀態到底是什麼?

每一個狀態其實都包含了自己的認知、行為與情緒感受,每個狀態不一定是在跟人溝通時候才會呈現出來,跟事情跟物體物件交流的時候也會的。

譬如說,當你一整天工作快下班的時候,想說休息一下等下要去接小孩,就先滑個手機看貓咪影片,你很好奇這隻貓等下是不是又要推杯子到地上,不然就是,牠到底在幹嘛?好好笑喔~就一直看,你會像個小孩子一樣忘了時間,不知不覺看了好久。

你同事看你怎麼還沒去,就叫你說,「ㄟ~你不是要接小孩?」「啊~~」你回過神來,趕緊開車去學校。當你全神貫注的看貓咪影片的時候,你是整個人的感受跟行為是在兒童狀態裡面的,當你回過神來,就是轉換到成人狀態。

然後成人狀態的感受呢?成人狀態剛講的時候,好像比較冷靜比較沒有情緒對嗎?

其實不是的,我們繼續來看看從看貓咪影片回過神,到開車去學校的內心轉換歷程是怎麼樣的。

你一回神過來,一看表,本來時間有半小時,哎呦~現在只剩10分鐘小孩就要放學了,你覺得有點來不及,然後開始在心裡算時間。

平常都是走過去接然後路上買晚餐再開車回家的,但現在應該來不及了,所以你決定直接開車,開車5分鐘就可以到,小孩就不會在校門口等,今天又下雨。

這個moment,因為時間的壓力,你擔心小孩一個人等太久,這種焦急是很明顯存在的感受,但是你沒有急得很慌張,而是冷靜思考出解決方案,快速決定開車去接,這就是成人狀態的情緒。

所以成人狀態一樣有感受,並且是此時此地的感受,它是屬於有利於應對跟解決當下的問題的感受。

每一種自我心理狀態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雖然說父母與兒童狀態是我們模仿了我們小的時候的父母或父母形象的人時,他也是獨屬於“你”的父母形象。

你的父母跟別人的父母可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我們才能從行為觀察出這個人是不是父母狀態。

同時,你的父母形象和其他人的父母形像也有不同的地方。

譬如,小時候,當你打破雞蛋,媽媽拿著抹布教你怎麼清乾淨,但你的玩伴阿強打破雞蛋,他媽媽先揍他一頓。所以,父母狀態也有養育方式、性格等的影響。

同樣的,你的兒童狀態與別人的兒童狀態一樣會有一些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當你長大後跟阿強還有幾個人,下班去KTV,你們玩得忘記了時間,兩人都在兒童狀態裡,很開心。

回家的路上,你可能很開心今晚的聚會,但阿強可能會擔心媽媽再像小時候那樣,因為晚回家會把自己打一頓,但其實他長大了,媽媽打不動他了,這時候你和小強的兒童狀態是有差別的。

重點整理

這是今天這一集,我們只講PAC三種心理狀態,我們先對狀態有了解,你可以在聽完之後,在接下來的一週去觀察別人在溝通的時候,他是什麼狀態,那這一週就會變的很有趣很有意義,你可能一下子就知道對方是什麼狀態,不然就是還不太確定。

那下一集我會接著分享,到底怎麼去識別這個人或自己現在是什麼心理狀態。

如果你對人際溝通分析學有興趣,可以去看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出的兩本書(小樹文化出的),一本是人間遊戲,一本是人生腳本,這兩本連結我放在文字版給大家參考,我覺得買電子書蠻方便的,又省空間

這兩本內容不會太教科書,作者會用故事舉例來跟你說明,蠻好看的,我覺得啦,有興趣就去看看,今天講的內容說真的蠻硬的其實,希望我講的大家可以聽的懂,我盡力了,希望你們有收穫。

那麼聽完,請記得幫我在Apple podcast / Spotify五星好評,最好可以幫我留下文字評價,還有歡迎贊助我50塊一杯下午茶,你的收聽還有任何一種支持都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如果你的工作職涯有什麼地方想要我幫助解惑的,歡迎與我預約,官網右下角有一個聊天功能,隨時都可以找到我。

我們今天就到這邊,下週晚上七點不要錯過囉~~~再見,掰掰。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同場加映,這蠻有趣的演講,大家可以聽聽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