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31  常常一件事情無法堅持下去,怎麼辦?

S2-31  常常一件事情無法堅持下去,怎麼辦?

本集重點: 很多人在遭遇困難時,他們關注的是失敗怎麼辦,然後否定自己。如果關注的是消極的感受,戰或逃的機制就會啟動,一般沒受過大腦訓練的人就會更想選逃跑,因為逃最快最簡單最有用。 

可是如果習慣逃,一直逃的人生會是怎麼樣的呢?

本集大綱:

。多巴胺是你最好的朋友
。拉近想像與現實的差距
。利用多巴胺自我激勵

。重點整理

歡迎收聽今天這一集,是小雞心理學

我接生涯諮詢的經驗,偶爾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會有相同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以為自己喜歡某個興趣或者說職業,但是真的去做了之後,感覺又沒有那麼喜歡,所以這個試一下那個試一下,越試越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他們說對自己這個樣子很困擾。

今天,我們要利用這個問題,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看為什麼會這樣,你可能有聽過mind control your body,但你應該很少聽到your body control your mind,當你只有更了解大腦,你會發現我們是可以透過外部行為去控制大腦的。

可是這問題到底跟大腦有什麼關係?

先來解釋一下,這個一般人聽到這個問題,通常會說你這個就是不夠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可是光只是說不夠了解自己,又不夠具體,所以我大致上把它歸類成三個原因。

第一、堅持不夠久,還沒享受到這件事的價值甜蜜點,就提早放棄了。

第二、分不清楚「想要」跟「喜歡」的差別,這兩個其實不一樣。

那堅持不夠久跟分不清楚「想要」跟「喜歡」其實都跟第三個有關,那就是你還不會控制你的大腦中的多巴胺。

以上你應該還是霧薩薩,沒關係,我們今天就從大腦機制來破解這個難題了。

瞭解你的大腦,不僅能幫助你瞭解「想要」跟「喜歡」是什麼,還能夠幫你規劃你的人生,而且還能夠找到真正喜歡的事情或者工作等等的,讓你願意持續的付出代價去創造一個豐盛的生活,「豐盛」是最近很流行的詞,感覺要敲一下缽~~嗡~~~~

多巴胺是你最好的朋友

「想要」跟「喜歡」為什麼跟多巴胺有關係呢?


一說到多巴胺,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快樂。好好聽你說其實有不少集都有提到多巴胺,不過還是先說一下,多巴胺其實不是直接產生快樂感受的物質,它跟欲望才有直接關係,怎麼說?

我講白話一點,多巴胺是我們大腦對一件事先進行預測獎賞並產生對獎賞的欲望,這個欲望就是「想要」的感受,這個獎賞會讓你有很棒很爽很快樂的想像…所以你會想要得到這個獎賞,那「想要」這個感受促使我們為追求這個獎賞然後採取行動。

舉個例子,我在做podcast的時候,想像會有好多人聽,然後很多聽眾聽完來留言說tony哥你講的好棒棒,這個好棒棒就是一種獎賞,一個還在想像中的想像,這個獎賞有時候是一種無形的成就感,或者實質上的譬如說獎金、獎狀、升官加薪之類的。

我想到這個獎賞就會感到快樂,讓我「想要」認真的做每一集內容,讓這些內容對你們真的有用有幫助,然後我從中獲取快樂與滿足感。

這個過程在大腦是怎麼運作的呢?我們來看一下

大腦中有兩個主要系統負責用獎勵來驅動我們從事它想要的行為- 密西根大學的情感神經科學專家貝利吉博士(Dr. Kent Berridge)

第一個系統:想要(wanting),由多巴胺控制,負責提供動機讓我們真的動起來。這個系統給我們欲望,當你想要吃東西,做某件事情,多巴胺就會開始作用。

第二個系統:喜歡(liking),由血清素、催產素、內啡肽控制,這些快樂分子負責提供愉悅及滿足感,當大腦分泌了這些快樂分子的時候,我們才會體驗到快樂的感受,並因此感到喜歡。

說到這裡,我覺得蠻有趣的,人很多器官都是成雙成對,左腦右腦,手腳,耳朵,肺,腎等等很多都是,上帝造人真的很神奇。

我們的大腦對想要和喜歡除了有專門的系統之外,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佩蒂格魯博士  還發現,大腦將外部世界分為兩個獨立區域來管理,哪兩個呢?

那就是「近體空間」跟「遠體空間」。

近體空間就是你的整個手臂到手指可以碰到的地方,在這個範圍內的事物,我們可以隨時用手來控制。那你的手臂以外的,通通都屬於遠體空間。

這兩個做什麼用的?

近體空間的事物讓我們聚焦在體驗當下,這種體驗是即時的,當我們摸東西,吃東西,跳舞做動作跟一些DIY體驗的時候,我們會得到馬上的滿足感跟愉悅感。

那遠體空間就不同了,它就比較遠嘛,所以它不是當下,而是跟未來比較有關係的,你需要花時間,甚至要做計畫,要持之以恆去努力才能得到滿足感跟愉悅感。

我看資料到這裡,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大腦用近體空間來處理你擁有的,用遠體空間來處理你沒有的

人跟其他動物的差別,就是我們有遠體空間的意識,大多數的動物是活在當下的,它們沒有遠體空間的意識,它們不會為了未來而努力,這是生物機制的控制,所以動物沒得選擇。

而人類就不一樣了,我們人除了有個性分別的天先因素外,後天環境也會造成有的人只求今天快樂,不去想下個月明年未來的事,有的人則是為了遠大的目標而現在選擇吃苦。

這個再次證明了,人是有選擇權的,跟動物在心理思維的細緻度是非常不一樣的,不過,請不要誤以為我在說人類優於其他一切物種,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差異。

當你滑手機玩遊戲的時候,因為是近體空間,所以大腦頻繁的釋放血清素、催產素、內啡肽這些比較是當下快樂的分子物質,漸漸你的大腦習慣了這種鴉片式的爽感,你就會捨不得停下不玩手機。

當大腦處理遠體空間時,譬如跑馬拉松,到終點還好長好遠,我們還沒有得到嘛,所以我們只能去渴望,這個時候多巴胺就會出來了,它會不斷的跟你說跑馬拉松很難得的經驗,它對你的生命有很重要的意義啊,你以後一定會記得這個經驗,所以就讓我們堅持努力下去吧。

這個意志讓你撐著去跑,然後一旦跑馬拉松抵達終點的那一瞬間,爽啊!

終於跑完了,我們跟隊友擁抱,好感動啊又跳又叫的~這時候多巴胺也抵達終點了,這時候大腦就會進入近體空間的區域,體驗當下的血清素、催產素、內啡肽這些快樂分子所產生的那種感動激動快樂的情緒。

拉近想像與現實的差距

這樣聽下來,大腦這樣的設計很合理,多巴胺跟我們講說跑完全程,會有很美好很快樂很充實的快樂,它預測了我們一定會這麼快樂,而且跑完會有價值跟意義的感動,所以讓我們願意承受過程中的那種汗水與痛苦,讓我們把想像中的美好變成現實。

當想像成為現實之後,它們就變成了可以在當下感受到跟體驗到的經驗,讓我們感到快樂。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最最理想的人生狀態;你對一件事情充滿熱情,你不斷努力堅持付出汗水淚水,把「想要」變成現實,而且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一定會回味無窮,跟男生聊當兵一樣,講同一件事講一輩子都不會無聊。

可是,真實的人生往往想像跟現實之間常常會出現落差,也就是我們今天這集的問題,有些人會這樣子,當我們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好像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有趣,那種期待自己做下去,沒有特別喜歡的感覺耶!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多巴胺是動態調整的,我們繼續來認識多巴胺。

它的特性是這樣的,你做這件事所得到的獎賞如果超出預期,就一定會有超出預期的快樂,那多巴胺也一樣會在這一瞬間增加,這種增加會讓你對做這件事興趣也會跟著增加。

相反的,要是沒有得到預期的快樂,那多巴胺就會跟著下降,那你就會很失落。 

可是在真實的世界裡,我們對要做的這件事情通常的情況是都還沒有經驗,或者是經驗不足,這個真的是這樣喔,你能持續做的事或習慣是已經很熟悉了,那大腦中預期的跟真實的通常會差不多,但是對於沒做過的就一定會有落差!

一般來說,我們之所以想要做某件事情,無非就是想從中得到兩種獎賞:一種是外部的,像是是被別人喜愛認同跟被羡慕,被崇拜的那種快樂,另一種是內部的,譬如說成就感,自信心等等。

如果你渴望的是第一種,那你會發現這種快樂通常你掌控不了,因為一個人就一個個體,一群人就一群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想法,變數太多了!

就算得到了,這種快樂也很短暫,因為人永遠最關心的是自己,所以如果你太依賴第一種外部的認同,慢慢的就會有一種隱性的焦慮,因為你會害怕自己沒辦法維持這種快樂。 

當然,這種隱性焦慮會push你追求下一次的被認同,但仔細覺察一下,這個過程其實沒有太多快樂,也不會有喜歡的感覺。 

第二種,來自自己的成就感,完成目標跟突破會讓你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這種能力別人還拿不走,這種成就感會促使你不斷精進自己,你永遠都有新挑戰跟進步的空間。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種成就感是有代價的,它需要經常走出舒適圈,經常會體驗到失敗跟挫折。 

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如果你在做的這件事,你把它想的太簡單太輕鬆,可是是低估它了、小看它了、輕視它了,結果去做的時候,哇~失敗了,那你原本的預期跟現實就產生落差。

前面有講,多巴胺是動態調整的,這種落差就會讓多巴胺降到原本預期之下,天堂掉到地獄,你就會感到非常沮喪,大腦有它的防衛機制啊,不可以崩潰啊,所以大腦會跟著調低「想要」的欲望,一次又一次的,你對它的興趣就會慢慢消失。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事情我們一開始還蠻有興趣,覺得自己會喜歡,但是嘗試了一段時間之後興趣就會消失,就不再想去做了。 

算了,我放棄了,不好玩,我不會,太難了,我不喜歡,我沒天份,這不是我要的!

所以解釋到這邊,你會不會覺得,對所做的事,有正確的認知跟合理的期待是不是很重要?

因為我們需要拉近現實跟預想中的距離,這樣,我們就能對所做的事保持「想要」的渴望喔!

只要「想要」的渴望還在,你就會繼續嘗試跟努力,那麼你就會突破跟進步,然後產生成就感,這樣的快樂多了之後,你自然就會越來越喜歡這件事情。

相反的,如果你對這件事情沒有先做好足夠的功課,就很容易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個性上本來就不夠堅持,不願意面對可能的失敗和挫折,那麼找到真正喜歡做某件事情的機會就會非常渺茫喔!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能夠明白,為什麼經常無法將一件事情堅持下去,以及為什麼到現在還沒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了? 

利用多巴胺自我激勵

接下來,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持久呢?

怎麼樣對一件事可以保持「想要」的渴望,然後最終可以真的找到那種「真正喜歡某件事情」的感覺呢?也就是前面說的可以堅持到這件事的價值甜蜜點。

堅持不是逼自己嘛,所以肯定是有誘因,或者說是獎勵來讓自己心甘情願的繼續。

我看過一個影片,裡面的專家講的非常清楚,大概是這樣子說的。

人類的大腦高度發展非常聰明,大腦中處理遠體空間的部份,也就是未來,這裡面有兩條多巴胺回路,一條負責產生欲望,我們稱它為「欲望回路」,另一條負責計算和規劃,叫「控制回路」。 

簡單講就是「欲望回路」會將多巴胺釋放,讓我們產生做某事的動力。

「控制回路」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想像力,然後還可以對未來的情況進行分析跟比較,然後制定實現未來的方案。 

我覺得正是因為人類有這兩條回路,我們才跟動物不一樣,我們有對未來抱持著夢想,然後又能克服逆境、情緒跟痛苦,人類的發展,譬如科技各種技術發明,才會不斷進化,往前邁進。 

這兩條多巴胺回路相輔相成,「欲望回路」給我們動力,但是這種動力是很單純的,你不控制它,我們就會像動物一樣為欲望而活,所以「控制回路」就讓人有理性思考跟道德觀,來控制自己的思想跟行為。 

延伸來講,我們人類如果只有欲望的話,它一定會選擇輕鬆和舒適,因為它更在意眼前的利益。

所以為了讓自己選擇繼續堅持行動,我們就要利用多巴胺「控制回路」的特性,也就是當你對目標實現的渴望,超過了當下舒適感的渴望,我們就會願意努力堅持。

因為如果我們激起內心對目標實現的渴望,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那麼多巴胺「控制回路」中的各種功能,比如分析、創造,學習、規劃等等的各種能力,就可以有機會發揮。

所以,你在進行或準備進行一個興趣,或者說你在找工作或者一個什麼事之前,你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目標,譬如說一年內你要做到怎樣,當然你也可以說五年後你要怎麼樣,然後反推回來你現在應該達到什麼目標。

特種部隊非常熟悉這種方法,而且已經是正規訓練的方法,,這個叫迭代規劃(Iterative Planning),把目標分成一層一層的階梯式的,它們出任務的時候會把任務分成譬如1~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代號,譬如第一個叫HOT dog,第二個叫burgerking以此類推,PASS第一個階段就會用無線電跟基地回報說我pass hot dog了。

Navy SEALs: 10 Key Missions
From the origins of Naval Special Warfare during World War II to the killing of Osama bin Laden, explore 10 key events and oper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Navy SEALs.

在訓練的時候也是,畫詳細地圖進行兵推演練,實際重複練習,每個人要走什麼路線,每到一個點要做什麼動作,誰負責射擊,誰負責爆破,分的超細,一直練習一直失敗,直到沒有出錯然後才真的出任務,這是為了務必讓這些士兵不會在戰場上猶豫,因為只要一秒猶豫就有可能全盤皆輸。

當然我們不是海豹部隊,我們只是老百姓,我們不用分到那麼細,這麼嚴格,只需要掌握這種原則就可以訓練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的生活為自己所掌控。

這種就是YOUR body control your mind,我們用先規劃好的照著來,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小任務,然後每一次都只專注在搞定當前的階段任務上,完成後給予自己肯定,讓我們的大腦可以穩定的產生多巴胺,不讓它降低,也不高估預期結果,每一次完成然後再關注下一個小任務,這樣我們就能夠在追求最終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堅持下去,因為這整個長期的過程,被切分為好幾個小階段,你會在這些階段中持續體會到成就感和滿足感。

這真的不難,只要多想一下試著去拆分就真的可以做到,尋找志向,尋找適合的工作,不要毫無目地的去嘗試或探索,而是有計劃的去尋找,這樣你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你要的。

這個就是今天開頭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

重點整理

我發現,很多人在遭遇困難時所做的事情完全相反,他們關注的是失敗怎麼辦,然後只是一兩次的失敗就對自己否定。

如果一個人關注的是消極的感受想像,大腦絕對不會產生多巴胺,大腦產生的是壓力激素,這些激素會讓人焦慮緊張,人只要一緊張就會想要擺脫負面情緒,戰或逃的機制就會啟動,一般沒受過訓練的人就會更想選逃跑,因為逃最快最簡單最有用。 

可是如果習慣逃,一直逃的人生會是怎麼樣的呢?

不管是怎麼樣,肯定不是我們喜歡的樣子,所以認識我們的大腦超級重要,我們多認識去了解它,我們有時候就可以更有意識知道怎麼去利用它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我們就更敢想像未來,然後專注實現,YOUR BODY CONTROL YOUR MIND。

腦科學是心理學的生物基礎,哲學是心理學的邏輯思辯基礎,它們跟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可是平常卻感受不到,因為它們實在太平常到容易被忽略,所以聽我的podcast,每一週只要短短30分鐘左右,可以幫助你喚起你的注意力,在生活中留一點點時間給自己,往內去看,一點一點的累積,你的人生一點會好還要更好。

好的,這是今天這一集,這是我自己的筆記,分享給你,如果你喜歡,請記得幫我留五顆星評價,也贊助我50元好嗎?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如果你的工作職涯,或者人生需要解惑,需要解決方案,可以在好好聽你說官網跟我聯絡。

我們今天就到這邊,下週三晚上七點,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囉~~~掰掰,再見  。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