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31- 如何培養自我價值,帶來豐盛的人生?

Story31- 如何培養自我價值,帶來豐盛的人生?

本集重點:「我們雖然是大人了卻在經歷青少年階段的自我價值認同的危機,這該怎麼辦?」

本集大綱:

。「你很特別」

。什麼是「自我價值感」?

。如果我有小孩,該怎麼培養他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我是大人了,我自己的自我價值感比較低,也可以成為露西亞嗎?

。老人也可以提升自我價值嗎?

。重點整理

Hi~本集的文字版會放在好好聽你說的官網,裡面有所有podcast內容,還有自我探索的實用文章跟整理的推薦書單,歡迎大家一起用聽筆記的方式學習心理學,成為更好的自己,在google搜尋好好聽你說,就可以找到我們的官網。

這邊提醒一下,如果大家覺得每次聽podcast的資訊量太大,沒關係,你都可以來官網的文字版慢慢看,我會整理好大綱跟重點,聽跟看的吸收是不一樣的,因為聽你還可能會做其他事,但看文字就比較容易專心,我會建議大家聽過後,可以再來官網,這樣每一集就比較能讓你內化吸收。

我都會在開頭跟結尾提醒你們,有時候我自己也會覺得把這些內容用白話文表達是很難的事情,所以我可以理解就算已經準備的很口語,但還是需要時間吸收,所以不用一次聽完,分段聽也很好,OK?

上一集podcast講的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是A型人,特別是介於30~50歲之間,如果有壓力大,睡不好,容易有說不出來的煩躁,那我建議你來上凱熙老師的課….來學一下放鬆技巧,自己的問題有時真的交給專業來幫忙。

A型是怎樣的人?自我要求高,行程很滿,習慣多工處理很多事情,吃飯說話很快。這樣的人很容易「大腦過勞」、「腎上腺疲勞」。想要從根本改變而不是靠保養品啊~保健食品啊那就來聽聽看,學習怎麼樣好好的呼吸,好嗎?

課程連結會放在官網文字版/FB/IG,以及這集podcast的簡介中,而且凱熙老師有給好好聽你說的朋友們專屬折扣優惠,一折就折500塊,這個實在我都覺得折太多了。

幸福練習題.健康管理師的 10 個睡前練習,陪伴你擁抱完整的自己

記得結帳時輸入好好聽你說的專屬500元的折扣碼:cathytony

我們可以一起上,這堂課真心推薦給你。

「你很特別」

好,進入今天的主題,這次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自我認同感,或說自我價值,對自己的信心。

因為12月聖誕節嘛,我的教會青少年這個月,他們就自己籌畫要在聖誕晚會表演一個舞臺劇喔,叫「你很特別」,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童話故事,應該不少人知道,稍微介紹一下故事好了,微美克人是一群由木匠伊萊雕刻成的小木偶人,每個微美克人高矮胖瘦都不同,他們整天只做一件事─互相貼貼紙。

你很特別 (新版) You Are Special 作者:陸可鐸

他們遇到漂亮的或擁有才藝的小木偶,就會在對方身上貼金色星星;遇到了很普通沒什麼才藝的人,就會為對方貼上灰點貼紙,有一個小木偶叫胖哥,是被貼滿灰點的微美克人。

胖哥什麼都做不好,一直被貼灰點貼紙,後來他變得不敢出門,因為一出門,又會被貼灰點。被貼多了,胖哥覺得自己很差勁很糟糕,他很不快樂又沒有自信,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被創造出來,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任何貼紙」又開朗的微美克人,露西亞。

大家不是不貼露西亞貼紙喔,而是貼不上去,胖哥看到好激動,就去問露西亞。

露西亞告訴他「如果想和他一樣,就去找山丘上的木匠伊萊。」

木匠伊萊看到胖哥!就熱情的招手,他一直看著胖哥身上怎麼那麼多灰點,一點金色的都沒有!

胖哥這時自卑的說「我不是故意的,我很努力了!」

伊萊說:「孩子,我不在乎其他人怎麼想,你也不應該在乎,不管誰給你什麼貼紙,他都跟你一樣只是微美克人。重要的是我覺得你很特別。」

從來沒接受過稱讚的胖哥很驚訝,他問依萊「為什麼露西亞身上沒有貼紙呢?」

伊萊說「只有你在乎貼紙的時候,貼紙才會貼的住你,你越相信我的愛,就越不會在乎他們的貼紙了,從現在開始,你每天來找我,讓我提醒你,我有多愛你。」

這個故事大概就是這樣。

每次聽都很溫暖很感動,雖然它是兒童讀本,可是對大人來講也是有很深的寓意的,從學齡孩童到社會人士,每個人幾乎都會受到別人評價的,我們自己有時會給別人評價,然後不知不覺就默默的習慣了「比較」。

有的人變的諂媚、不然就很毒舌、有的總是給別人鼓勵讚美,有人會被攻擊被霸淩,有人會迷失在掌聲中,某種程度上我們不知不覺會檢查自己身上的金色標籤多不多。

你會喜歡這個寓言故事裡面的哪一個角色?

每個人都會喜歡木匠或者露西亞吧! 但生活中有多少人像他們兩個角色一樣呢?

大部份都是身上有金的也有灰的,就是中間值的吧,當然也有胖哥的角色被別人貼了很多灰點,要做到露西亞這樣完全不在乎標籤的人,很不容易,這樣的人他的自我價值感是非常強大的,露西亞的自我價值感在現實生活中是怎麼培養的,等等來跟大家說。

我們教會的這群青少年排演「你很特別」這部劇的時候,我都在觀察他們,大家都分配好誰要做什麼,有的是演員,有的是當口白配音,有的是道具組,做導演的孩子分配任務,走位啊~要怎麼唸口白等等…很投入,每個孩子投入的程度完全不一樣,有的很主動,有的說一動做一動,有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有的表現的一付跟我沒有關係的樣子,有的是默默的在角落付出,大家一起用不同的方式參與,你站在旁邊看,會發覺每個人的個性真的都很不一樣。

最讓我驚訝的是,原本要演胖哥的信安他有偶像包袱,他就不想演,然後他就跟道具組的立偉,這個胖胖的總是頭低低的看起來沒自信的孩子交換,立偉居然馬上答應要演男主角胖哥!

這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不只我,我們所有在幫忙這部戲的大人都很驚訝,都沒有想到他會答應要扮演男主角的角色,這個決定令大家很意外,我的意思是說就我對他的印象,這孩子每次來教會就是一直低頭打電動的,雖然請他做什麼事他都會乖乖去做,也不太講話,衣服每次都不穿好,說話的時候也不看人家眼睛,這樣的孩子我真的很好奇他的動機是什麼?

我沒有問他,我這週問完再跟大家講他是怎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有女主角吧?? 哈哈~不然他其實想試試演戲是什麼感覺,但可能有點自卑不敢講,剛好有人要跟他換,我在這邊瞎猜也沒用~,反正這禮拜我會來問問他,下週再跟大家說,如果你也很好奇立偉為什麼要接演男主角,下週記得要聽。

總之,在他們排練的時候,從我眼中看過去喔~他們在綵排的這個混亂的畫面啊~就突然有一種感覺,他們在排練這齣戲所呈現的樣貌,不管是一個人的個性啊,投入的程度,他們的特質還有表現出來的成果,不就是某種社會的縮影嗎?

我們大人在同儕團體中也是這樣的,某件事,有的人很突出很熱衷,有的人一付事不關己的樣子,有的人當某個角色但就是做的二二六六的不太好,有的人總是默默付出做很多事但沒人看到,有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有的人不斷在團體裡穿梭好像很忙很幫忙,但根本沒在做事,是個投機份子。

有的人可能小時候到現在還是一樣的心態,有的人歷練過了有一些人生經驗,自己換了角色,有的人本來是很受歡迎的個性,但受到挫折就個性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說的不是職業或職務上的角色,而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受,有的人不變,有的人變的更好…有的人是相反。

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我們遇到的一些印象深刻的重要經驗或著是問題,譬如說家庭,戀愛,職場、財富、婚姻、孩子教育的觀念與想法,其實都跟自我價值有關,可以說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都源自於自我價值。

為什麼來自自我價值呢? 我們先說什麼是自我價值感

什麼是「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是自己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價值的核心就是所謂的自尊心。

我覺得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是否能自我感覺良好,它是來自每個人成長的早期階段,就是小孩子到青少年這個階段,來自于父母用什麼方式教養,他是否對你肯定、接納、讚美、表揚、鼓勵,還是用反面的方式慢慢建立起來的。

 小時候的自我價值,我們自己不能決定,我們對自己的價值感是來自父母的認同,父母的對待與評價會變成自己對自己的主觀評價的基礎。

從小得到高評價的孩子,他的心理素質會很強,因為他對自己比較有自信,他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存在,對成長充滿期待,對很多事躍躍欲試,就算遇到一些挫折,他也認為那些都是暫時的,他有極強的抗挫折能力,因為他認同自己,相信自己值得擁有美好的生活。

而他的家庭會有一個特徵就是有向心力,有認同感,有很強的家族身份認同,這個認同感會強過他們在同儕/學校/任何地方,如果他們在外遭受排擠霸凌等等事件,能很快恢復,因為家庭或整個家族的關係紐帶會在他的心裡坐鎮,保護他的自我價值,這樣的人很堅強,同時他會感染別人,甚至帶給別人幸福感。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他會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個對自己極低的評價,特別是一些孩子,從小就被父母遺棄,他會內化為一個自我評價“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擁有。”就像故事中的胖哥一樣這樣的人,但現實中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木匠伊萊來拯救你。

長大後出社會,因為對自己的價值不確定,也就是不相信自己,他的價值就會依賴到別人的評價上。所以,他對別人的評價會非常的在意。

所以說我們一生中,某一些印象深刻的重要經驗或著是問題,譬如說戀愛,職場、財富、教育的觀念與想法,其實都跟自我價值有關,自我價值感的高低會影響你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人生就會出現不同的故事走向。

當一個人確認自己的價值形成自我認同,他對於自己是怎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自己與別人與團體跟社會的關係,是有相對穩定的高度認知的。譬如,他會知道自己的底線與價值觀,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選擇什麼作為奮鬥的目標,怎麼平衡他人的期待與自己的意願……

如果我有小孩,該怎麼培養他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有兩個觀念可以分享給為人父母的聽眾。

第一個是孩子在成為你的孩子之前,他是一個個體,他是一個人,傳統的父權家庭價值,會把孩子看成父母的所有物,他是我的,孩子還小沒什麼能力所以沒有責任,這樣觀念下的孩子有個共通點,他通常不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或做這個有什麼意義,他在自己的人生上是被動的茫然的,因為他。

傳統的父權家庭價值,我們那個年代跟更早的年代,家長會把孩子看成父母的所有物,他們乖乖當小孩就好,只要小孩不乖不溝通二話不說就開扁,懶的講,小孩想幫媽媽洗碗,媽媽說你會弄破碗,去旁邊,還有一些經驗大家自行腦補畫面,是不是這樣,這部份大家可以回想看看。

可是當你把孩子先看成一個個體,優先於兒子女兒的角色,就很不一樣,這個很關鍵,當你把孩子優先看成一個個體時,他是家庭的一份子,孩子就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就像你尊重你的另一半一樣的尊重,他們也有鞏固家庭的責任,當然是指承擔他們能承擔的部份,這樣全家就能一起創造有意義的家庭向心力認同感。

承擔他們能承擔的部份的意思有很多種,譬如自己的房間自己收…飯自己吃…做了承諾要承擔後果,這些都是從小的很簡單的開始做的。

為什麼這個觀念很重要呢?

德國心理學家-艾瑞克・艾瑞克森是發展心理學界非常重要的學家,他以創造認同危機這個術語而著名,艾瑞克特別說過,青少年這個階段,是一個從個體進入到團體生活的探索階段,人格發展到了青春期(12~18歲)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自我認同,發展順利的話就有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追尋的方向,對於自己的價值就會很穩定發展,不順利的話生活就會無目的、無方向,常會有徬徨迷失的感受,譬如有的孩子就容易走入歧途,尋求假的認同感加入幫派黑道,這個就叫「認同危機」。

Credit: Corbis via Getty Images/Ted Streshinsky Photographic Archive

為了讓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前能準備好面對這個階段,家庭提前給予的信心建立與價值感建立就是很重要的基礎。

第二個是經常分享你的家族歷史,你們祖先怎麼來的,你的孩子知道爺爺奶奶阿公阿嬤的家訓嗎?爸媽在哪裡認識的? 自己出生的故事?小孩越知道自己家庭家族的歷史及文化,就越有能力掌握自己未來的生活,更有自尊,也更相信自己的家庭價值,孩子的情緒會更健康及快樂。

我想大家都能認同一件事※就是你所在的文化、環境、家庭教養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想法如何形成對不對?所以如果能讓孩子自己負能負的責任,還有適當的參與家庭各種任務,就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探索很多層面,然後藉由經驗越來越認識自己,也能幫助他看到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與別人的,就會得到越來越強的自我身份認同,同時還有很強的家庭關係紐帶。

我們講自我價值,自我認同,自尊與身份認同都是同一種東西,這是一點小小的概念建議。

如果我自己的自我價值感比較低,也可以成為露西亞嗎?

其實也是可以的,雖然我們小時候的過往會影響我們的現在,但你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思維的轉變與行為方法去提高自己的自我價值感的。

自我認同的形成,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當然,人們在不同的嘗試和選擇的過程中,才會逐漸地認識自己,獲得自我認同。

我看我們的聽眾分佈在25~40,都是上班族居多吧,比較年輕的你可以去看<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這本,他是針對20~30左右年紀的人用例子來分享。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

30以上我建議可以看德國心理學家-艾瑞克・艾瑞克森的書<青年路德:一個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不是很好讀,但主要就是在講艾瑞克自己,他本身就是經歷過價值感低,認同感危機的人,他也不是一夕之間就找到改變的…

青年路德:一個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

他在年輕時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他同時也去做了一些事:25歲時教美術和教育、26歲接受精神分析訓練、之後取得學位、執業、教書⋯⋯,他在這個過程的確有過身份認同危機,但同一時間他也在累積「身分統合資本」(Identity Capital)

身分統合資本」白話一點就是在危機中不要僵化自己,不要停下來,我們可以對自己進行多方面的投資,有些會成為履歷,像是學歷、工作經驗、成績、參加的社團等,有些像是說話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外貌的優化等等,我們都可以去投入提升。

也就是說雖然身處危機,但我們可以動起來,動起來不是為了馬上解決,而是累積我們個人的資本。

有資本沒有危機的人,他只有工作經驗,卻沒有探索的過程,整個人會呆板,僵化。

但危機高於資本也是很大的問題,譬如我沒工作要餓死了,那就是沒有生存的資本,這時盡量去找一份能放進履歷表的正式工作就是正確的資本策略,但不要跑去foodpanda送外賣把它當做正職,這種就不是資本,兼著可以,但當長久工作就會斷送你的生涯。

簡單說,自我價值認同的形成,並不是簡單的透過經驗累積而已,而是整合。

在結識了不同的朋友,嘗試了各種類型的事情之後,我們的內心會更加清楚在交友、規畫未來、尋找人生意義的時候,背後的信念和價值是什麼,在我們看來可以定義自我、非常重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我們6年級7年級,也就現在30~40歲這群人,以前什麼叫自我探索根本沒這個詞,都是進入大學,才發現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很慌,就拼命無頭蒼蠅的找自己,每個人把12-18歲該自我探索的部份延後到20幾歲做,尤其男生還當兵,那時當兵只能探索自己的體能跟耐性啊,相同年齡下,女生才會比較成熟嘛,男生一退伍進入社會一邊工作一邊找自己,67年級的男生真的比較苦。

很多成人會困在這個「認同危機」裡面,對自己的信心就越來越低,價值感越來越低,他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就會很差,然後會像胖哥一樣,給自己貼上一個灰點標籤「我不夠好,我好糟糕」之類的。

當一個人對自我評價極低的時候就會變玻璃心,變的在意別人的評價,很難和別人相處,經常為一些小事搞砸事情,無形中就會錯過機會、影響人際關係、斷送人生。

老人也可以提升自我價值嗎?

可以的,只要是活人都可以喔~,這個就要講到一樣是德國心理學家-艾瑞克・艾瑞克森,他有一個很有名的紫羅蘭皇后故事,又來跟大家講故事了,今天講好多故事。

艾瑞克有一次去一個小鄉鎮講課,他的同伴就找他一起去探望同伴的姑姑,同伴的姑姑就自己一個人住,沒有往來的朋友,而且有憂鬱症,人很死板,不肯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

艾瑞克的同伴其實想請他幫幫忙,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姑姑晚年能幸福開朗一點。

艾瑞克就去了,他讓姑姑帶他參觀一下房子,他想說可以找找什麼能讓他感受到生命氣息的東西,他就東看西看,終於在窗臺看到了幾盆非洲紫羅蘭花,這花養的特別很美,看起來照顧的很好。姑姑看艾瑞克很有興趣的樣子就說:“我平常沒事幹,就照顧這幾盆花。”

艾瑞克說:「你的花真好看,如果這個鎮子裡的人,在他們重要的日子裡能夠收到這樣漂亮的花,他們肯定很開心。」

姑姑一聽,ㄟ~就開始就種更多的紫羅蘭花,鎮子裡很多人都收到過她送的紫羅蘭,同時間,姑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姑姑變成鎮上最受尊重的人。

後來姑姑死的時候,當地報紙還刊上頭條說「我們痛失了一位非洲紫羅蘭皇后」,幾乎全鎮的人都出席了她的喪禮,以感謝她生前送這麼美麗的花。

艾瑞克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飽含艾瑞克一生對於「自我價值」的思想精髓,思維、話語、行為緊緊相連,讓同伴姑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影響了整個小鎮,也許還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

重點整理

所以最後重點整理一下我們今天講了什麼,「你很特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我價值並且獲得自己的認同。「自我價值」是什麼? 「自我價值」是自己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價值的核心就是所謂的自尊心。

我覺得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是否能自我感覺良好,它是來自每個人成長的早期階段,小孩子到青少年這個階段,父母用什麼方式教養。

自我價值的關鍵,是一個人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那如何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呢?最好的方法是發自內心的相信,從童年開始,從內而外的培養。

已經是大人或老年人了,那就一邊摸索一邊累積資本,從外而內也是可以的,就像艾瑞克對姑姑所做的,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做一些貢獻,他人和社會就會肯定他,從這些正向的回饋中,他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這種價值感會觸動他的內心,會進入到潛意識,於是對自己的評價也會發生主觀的改變。生命也會慢慢因此而得到滋養,就像紫羅蘭皇后那樣。她會從別人的感謝和肯定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這個行為就會慢慢的內化到她的潛意識,她慢慢的就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很有價值,於是她的生命因此而得到滋養。這就像我們的身體能夠通過食物得到滋養是一樣的。

因此,提升自我價值,可以通過為他人做貢獻獲得心靈的滋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在家庭、工作中,還有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給他人帶來積極的回饋和肯定,因為這些積極的回饋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

就像此刻,當我在不斷的輸出時,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我若是得到了從你那裡回饋來的積極的肯定,因此我的生命也得到了滋養。

一個人自我價值先天不足的時候,沒關係,可以通過後天的彌補,Givers Gain,付出者收獲,只要你多行善事,讓你的生命在與人相處中慢慢得到滋養,你的人生自然會有好的回饋。

我知道我們都是在一條大的規律下運行著自己的生命,所以各位小夥伴們,只要你願意跟我一起培養心理學的思維,你也能看到這些規律存在,認識他們,最終許多事情就會越活越美好喔

好啊,再次提醒,如果大家覺得每次聽的資訊太多,怕追不上,可以不用急,你都可以來官網的文字版慢慢看,我都會整理好大綱跟重點,聽跟看文字的吸收是不一樣,因為聽你還會做其他事,但看文字就比較容易專心看,所以我會建議大家聽過後,可以再回來官網慢慢看慢慢對應自己,這樣每一集就比較能讓你內化吸收。

以上是今天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結尾:

最後來講一講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心理學?

因為我真的覺得它幫助我,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來瞭解自己,並且能夠對別人更有同理心。而且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中不會隨波逐流,反而能夠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活的更好。

心理學涉及很多個人內心,生活及工作上的層面,它涵蓋很廣,也很專業,正因為專業性高,所以一般人並不容易學習,所以我才有用聲音當做學習筆記的概念,創辦了好好聽你說這個Podcast節目,當然這節目並不是要教會你什麼,而是陪你看到你是怎樣的自己,希望大家透過每一集的主題,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正在聽的你,一定也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

希望你會喜歡我們的節目,如果你對今天這集有什麼感想及回饋,或者認同我們節目的理念,我會非常歡迎你留下你的評價,因為你的支援是我做節目的動力。

同時我也想跟你說,你可以把任何一集分享給你最在意的人,或者你覺得很需要的朋友,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機會幫助到你的親朋好友生活過的更好。

你現在收聽的是好好聽你說,每週三晚上七點更新一集,我們下週再見!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